/浸月之海/ 列表

二零二一

#随记

在寒风吹彻的北京的圣诞日,我呆在暖气笼罩的寝室内,新建了这个文本文件,开始回忆这一年。

以前也不止一次写过年终总结。但今年的,是我认为可以真正称为年终总结的第一篇。

高考

在高考前,高考被我身边的人描述为一件决定人生的大事,但对我来说高考实在没什么好写的。高考,只不过是在一轮轮的复习中熬过一年(只考虑今年的话,那就是半年),然后进入考场,走出考场,如此而已。或许准备那场考试的过程给我带来了复杂而漫长的痛苦,但现在是年终总结,就不提那些难过的事了,那些事还有别的地方可以写。

但话说回来,高考的结果又的确决定了这一年的下半场的背景,北京,这座历史悠久的北方城市、中国的首都,上网还能给这座城市搜到更多头衔。这个地点是我将要度过大学四年的地方,决定了我休息天能去哪儿玩,据说也能塑造一个大学生的性格……我是不知道它还有那么多影响。对于一个不怎么爱出门的人来说,在哪座城市上学大概没太大关系吧。

高考后的暑假,众所周知的一生中最长的假期,也没发生什么太大的事。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一个人跑去上海看极兽聚1,展会却临时取消的事。取消的消息是在我到达上海后才发出的,让收到消息的我在酒店大失所望。好吧,虽然展会取消了,上海总不能白来,于是我在上海随便逛了逛,还跟几个上海的网友面了基。其实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自己出远门,甚至是第一次自己“出门”……

大学

于是我无所事事地过完了一个最长的暑假,依然是独自一人来到这座北纬 40°2 的城市。作为一个四肢身心3健全的成年人类,在生活上我倒是没有任何障碍地很快适应了,不管是自己洗衣服意义上的生活,还是被广泛批评为“反人性”的集体生活。开学后不久就是接连的中秋假期和国庆假期,我们一个寝室的人都去附近几个著名的景点4游览了一圈。

让我还不能适应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活,这种课堂考勤、小组展示、大作业、论文和考试交加的生活,由轻松突转为匆忙又转回轻松的生活。我写论文的效率实在不高,尤其是我完全不擅长的文科论文,那种面对 deadline 时焦虑又低效的发呆,实在是一种折磨。

哲学

这些论文里就包括哲学论文,因为我这学期选了西方哲学史这门课。虽然我从初中以来都对哲学有模糊的兴趣,但直到上大学后才开始真的稍微正经地了解哲学,主要是欧陆哲学5。除了上课之外,我首先读的就是存在主义6,这个致力于解决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哲学流派。但读下来,我感觉如果是为了解决精神危机而来,还不如去读相关的文学作品。这段时间我读的黑塞的《悉达多》《荒原狼》、加缪的《鼠疫》,对存在主义的表现都比哲学著作要好得多。

或许这种感觉也是因为我实在没有读懂存在主义哲学的哲学文本……存在主义哲学总是把哲学文本写得如同文学,令人摸不着头脑,却又没有文学作品的表现力。存在主义难道不能写得像分析哲学那样清晰吗?或许是因为它试图探讨的是“存在”这个从来没有被准确定义的名词吧。

计算机

哲学不是唯一一个在大学开始得到认真对待的兴趣。可以说,我在尝试让自己的所有兴趣都变得“正式”起来。

计算机算是其中有所进展的一项。虽然第一学期学校只开了最基础的 C 语言课和一门计算机导论课,但我也可以自学。于是我开始尝试自学《算法》。然而还没学多久,就被 Advent of Code 打断了,于是我又把 AoC 做到第 23 天,直到最后两天实在太难才放弃。其实我还想直接跳去学我感兴趣的领域(PLT),但 PLT 的经典书都是面向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,算法和离散数学都是学习的预备知识……好吧,还得一步步来。

杂七杂八

今年读的两本黑塞里都有类似“拓展自我的边界”的思想。想起来,我实际上一直在试图这么做。在我已有的兴趣之内,我尝试写了一些短小的小说和文章;我开始喜欢听摇滚,主要是 Math Rock 和 Emo7,还开始喜欢 Synthwave;造语在这一年里没怎么动过,但最近也开始重拾起来了。在我已有的兴趣之外,我加入了一个桌游社团,尝试了跑团……或许这些拓展的途径都依然只是在我个人感兴趣的范围内。我还需要走出自我,遇见他人——这大概是我下一年的目标。

无论如何,空谈自我都对发展没有帮助。这篇年终总结到这里也该结束了,与其凝视过往,不如投身未来。


  1. 一场兽展(同人展在 Furry 圈内的特殊种类)。 ↩︎

  2.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仅 26°,低悬的太阳在出门吃午饭的我眼中格外眩目。 ↩︎

  3. 这个字值得怀疑。 ↩︎

  4. 颐和园、圆明园、香山。 ↩︎

  5. 分析哲学我觉得我已经了解挺多了。 ↩︎

  6. 我读的是威廉·巴雷特的《非理性的人》。 ↩︎

  7. 这个流派过去名声好像不太好? ↩︎